《大紀元》中原特聘教授吳肇銘落實愛 師生海外志工服務

中原大學特聘教授兼策略長吳肇銘,就讀大學前過著無憂無慮甚至優渥的生活,卻因家中經商失利,因而體驗不同人生,他知道唯有靠努力才能改變一切;擔任教職後以「服務學習」理念在系上積極推動「縮減數位落差」工作,帶領學生運用資訊科技「打造別人的幸福」,曾幫忙建置桃園水蜜桃宣傳行銷網站,服務踏足台灣偏鄉、離島與原住民部落,更與學生一同前往泰緬邊境、柬埔寨、北印度、非洲馬拉威等國家擔任國際數位志工,助人,確實是一把開啟快樂的鑰匙,吳肇銘樂此不疲。

生在中產家庭 卻也經歷不一樣人生

吳肇銘父親在台北經營成藥批發,家中有3個妹妹,因為是家中唯一的男丁,父母親的疼愛可想而知,直到考上中原大學,也是無憂無慮的新鮮人,加上又是康樂活動高手,是許多同學的偶像;不料大一要升大二暑假前,卻接到父親電話,要吳肇銘暑假不要回台北,希望暫時借宿同學家,原來老家被法拍,父親不希望他受衝擊,人緣不錯的他,有位學長表示可以留宿,有地方住,生活開支卻是無著,在當年不易打工的時代,同學介紹去台北賣英文錄音帶,只有無奈接受。雖然家在台北,但因為住家被法院查封無法回家,也只好台北、中壢兩頭跑。

日子過得雖然辛苦,借宿的室友因為要考研究所,也鼓勵吳肇銘試試,自認愛玩的吳肇銘在工讀之餘,也拿講義研讀,後來竟然考上研究所,連同學也訝異不已。

研究所畢業要服役體檢,因為「髖骨外擴」可以暫時不用當兵,但第二年必須再驗,當時剛好中原資管系成立需要老師,學校立馬聘用吳肇銘,不料任教快一年,卻又接到入伍通知,原來兵役法修改,「髖骨外擴」必須服役,原以為不用當兵,所以接下教職,吳肇銘覺得尷尬不已,除了趕工為學生期末考打分數,心想大概要失去教職,沒想到當時中原校長熊慎幹愛才、肯定他的表現,同意他以公假保留職務,這也讓吳肇銘當上主管後,強調要「愛才」、「惜才」。

中原大學服務近30年 推動學校大學社會責任工作
也是中央大學資管博士的吳肇銘,在中原大學擔任教職外,曾擔任課外活動組長、註冊組長、資管系主任、祕書室主祕、公共事務中心主任、服務學習中心主任等,目前擔任校務研究暨策略處策略長,負責學校媒體公關行銷、校務研究及評鑑、大學社會責任等工作。

吳肇銘擔任策略長乙職,以其資訊傳播與行銷之專業,將中原大學辦學的用心、努力與榮耀有效地呈現給大眾,提升了中原大學在社會、家長、學生、企業、公部門、網路的能見度與品牌印象。

吳肇銘透過「知識志工」,具體展現中原大學的教育理念與公益社會形象,讓「中原大學」成為一個與教育理念緊密結合、造福人群、不同於其它大學的優質品牌,這樣的努力與表現,吳肇銘在108學年度獲得「特聘教授」的榮譽。

以「服務學習」推動「縮減數位落差」
吳肇銘在中原資管系推動「縮減數位落差」,2000年網路泡沫達到高點,吳肇銘與系上老師共同協助學生參與網路創業,「那時競爭激烈,年輕學生常為了商業機密耍心機鬥來鬥去,這真的是學校該教的事情嗎?網路泡沫化後,我就想應該要把學生的專業能量,導向正面方向。」他說。

2001年接任中原大學資管系主任,吳肇銘教授便以「服務學習」(service-learning)理念在系上積極推動「縮減數位落差」工作,身體力行帶領學生運用資訊科技「打造別人的幸福」。中原大學資管系的志工學生到桃園復興鄉偏遠部落地區教電腦課,發現部落小朋友為了幫父母照顧果園而不能來上課,拉拉山上果農,種了好吃的水蜜桃卻因缺乏行銷通路,生活狀況一直無法改善,因此決定幫忙建置水蜜桃宣傳行銷網站,還推出企業認養果樹等活動,帶動相當好的銷售成績。

吳肇銘提醒學生,「專業,才能解決問題」,桃園復興區的水蜜桃專案,從一開始資管系學生幫忙果農架設網站,後來學習導入接單、出貨等流程,幫助原住民果農整個行銷模式的改變,學生也在過程中運用資訊專業努力解決各種問題,現在原住民的下一代已會自己維護網站,也從路邊銷售轉換為電子商務。

以行動落實學校的品格教育全人教育 提倡「知識志工」
2006年,吳肇銘有機會造訪非洲馬拉威,當地台灣醫療團為飽受瘧疾、愛滋等疾病威脅的非洲人民付出,開始思考數位服務前進非洲的可能性。回國後,他招募學生組成「數位服務志工團」遠赴馬拉威,也提醒這群年輕人,要前往服務的是生活水平差異極大、全世界死亡率最高的非洲地方,隔年,吳肇銘加七位學生在馬拉威村莊出現,為當地建置了第一套也是唯一的「愛滋病病歷資訊系統」,不斷提倡「知識志工」的吳肇銘告訴學生,擔任志工,不能只有「熱情」,還要帶著充分的「準備」和「專業」,才能創造自己的成就與別人的幸福。

吳肇銘擔任中原大學主祕,結合中原大學「全人教育」的教育理念,將服務學習推行至全校,分別將商管、設計、教育的專業投注在不同的社區及非營利組織的協助上,以行動落實學校的品格教育、全人教育。

十多年前,吳肇銘的服務足跡就已踏足台灣偏鄉、離島與原住民部落,更曾與學生一同前往泰緬邊境、柬埔寨、北印度、非洲馬拉威等國家擔任國際數位志工,為中原大學海外志工奠定相當好的發展方向與名聲。

吳肇銘記得第一次前往泰緬邊境難民營,師生一開始以為到那裡可以教電腦,到現場才知道當地資源之匱乏,沒水沒電,所有的物資皆仰賴救援組織的協助,回國後,學生們鼓起勇氣向企業募捐資源,更連續多年捐贈、裝設電腦給當地NGO與難民診所,並協助當地志工學習電腦。「後來創辦『YES台灣青年數位服務協會』的張利安,就是當時擔任資訊志工的其中一位學生。」吳肇銘笑著說。

大學生去貧窮地區甚至國外進行服務體驗,到底能學到什麼?吳肇銘以多年經驗分享,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年輕人的同理心,以及對真實場域問題的理解、回應與採取實踐行動的能力,也就是中原大學非常重視的「全人教育」實作能力。走出教室、甚至走出台灣,能夠讓大學生不再侷限從書本或電腦獲得知識,更能懂得善用有彈性的方式或創意解決問題,透過幫助別人的過程,所得到心靈成長,更是課堂中學不到的寶貴經驗。

落實「學用合一」的觀念 學生感受「用專業幫助他人」
2017年,吳肇銘為了徹底落實「學用合一」的觀念,突破傳統的授課方式,讓資管系大一必修課「企業概論」轉型成問題/任務導向的實作課程,為公益團體進行實際商品的銷售及營運。三年來,吳肇銘以「教練」角色指導資管系學生與多個公益團體合作、協助銷售,像是普仁青年關懷基金會與微熱山丘聯名的天使蛋糕、台東「孩子的書屋」黑孩子咖啡、台灣肯納自閉症基金會手工皂、桃園市立美好福利基金會愛心傘等等,都有中原學生努力的足跡。

吳肇銘以「做中學」、「問題導向學習」的創新教學方式,讓學生從實境與實作過程學習溝通、解決困境,也讓學生深刻感受「用專業幫助他人」的珍貴體驗。資管系彭冠慈同學表示,在企業概論的課程中學到許多書本上沒有寫的事情,像是自己這組負責天使蛋糕,但天使蛋糕的價位不易被校內學生所接受,必須想更多的銷售通路。「這門課程讓我學到,要了解商品、說出好故事,再搭配行銷技巧、發掘顧客需求,才能真正完成銷售這項任務!」

近期,吳肇銘帶著10位資管系學生前往菲律賓南部的民答那峨島(Mindanao),希望協助當地原住民部落地區的學童縮減數位落差、改善偏鄉教育問題。吳肇銘認為當地多是原住民部落家庭,生活以農業為主,相較菲律賓其它地區貧窮與落後,希望帶給孩子不同的刺激與視野,讓他們有機會對未來有更多想像!

在華碩文教基金會與資策會的協助下,吳肇銘組成了「菲律賓智慧方舟國際志工團」,今年暑假將華碩所捐贈的40台再生電腦帶到南民答那峨大學,為當地成立了第一所台灣數位機會中心Kabacan TDOC (Taiwan Digital Opportunity Center)。並為當地120位高中生進行為期兩周共兩梯次的資訊營隊課程,幫助他們開啟了電腦程式、手機app、網頁設計的資訊世界。

「透過真實場域的體驗,學生會對課堂所學及自己的未來產生共鳴;藉由服務的過程,學生也更能培養設身處為對方著想的同理心。」吳肇銘強調,學校提供學習的資源與機會,讓學生不只在教室裡學習,更可以在教室外習得課本學不到的本事,真實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堅持做下去,把路走出來 發揮各自的愛心與專業
吳肇銘始終秉持著同樣的初衷與理念:「用專業打造別人的幸福」。無論是擔任行政職、在課堂上進行教學,抑或是帶領學生進行海外服務專案,擔任資管系主任時推動資訊志工,吳肇銘也面臨過「不務正業」的質疑,甚至被揶揄怎麼把資管系搞得像「慈暉社」?當時適逢志願服務、服務學習逐步成為教育部推動的政策,也讓吳肇銘堅信,「堅持做下去,把路走出來,後面的人就不會覺得難走而卻步。」近年,大學社會責任(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, USR)再次成為教育部力推的高教政策,而這也是中原大學堅持的教育理念:「以智慧慎用科技與人文的專業知識,造福人群。」

一路走來,吳肇銘用實際行動與成果告訴大家,無論在哪一個階段、什麼樣的工作崗位,都要為自己、為別人而付出。「有些事現在不做,一輩子都不會做了!」把握當下、影響更多人一起做好事,發揮各自的愛心與專業,這也是中原大學教育理念所闡述:「『愛』是教育的主導力量。」

本文來自:中原大學 師生的光
大紀元記者陳建霖專題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