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108 學年度教學特優教師專訪》資管系吳肇銘:老師的責任是「教育」,而不只是「教學」!

學生低著頭、雙手忙碌地滑手機、玩手遊或追劇,時而傻笑、偶而抬頭望一下老師、黑板,這是拜資訊科技進步、智慧型行動裝置普及所賜而出現於教學現場的常景。對此現況, 任教30 多年資管系吳肇銘老師分享經驗, 與其和學生硬碰硬、一味要求學生適應老師,或許「您,願意為學生改變嗎?」是另一個選項。

老師為學生改變 企業概論課程實境化教學

「卓越領導人才養成講座」是吳肇銘老師104 年自新北市政府借調歸建學校後在商學院教授的一門課,他費心安排許多位知名企業主管或青年創業家來演講。課程的期末教學評鑑分數雖然不差,但也不高,學生的反應引他深思,或許老師的教學熱忱、敬業精神沒改變,但是「學生變了」!

「學生既然喜歡『玩』手遊、喜歡『看』劇,那我上課來弄個『實境秀』好了!」吳老師用「釣鉤理論」,為接下來教授資管系一年級「企業概論」課程找出適合的「餌」來吸引學生。首先將課程從傳統「講授模式」改為「實作體驗」,每周安排的課程大綱與進度,就像是一集又一集的劇本及實作任務。這門仿企業組織運作的「實境課程」將課程轉為真實職場,老師變成顧問、同學變成同事、教室變成公司會議室、上課變成教育訓練、個人變成公司團隊;每一組團隊裡也設有公司常見的CEO、採購、行銷、人事、財會、資訊等職務角色。

吳老師事先與公益團體機構洽詢好將協助銷售的「公益專案產品」,學生以競爭合作方式,運用企業的角色規劃及執行銷售行動方案。真實面對社會大眾及消費者完成銷售目標,是這門課的終極任務。吳老師說:「讓學生提早面對社會現實的一面,這是玩真的!」

學生「做中學」隨之蛻變 師生一起完成一件好事

讓學生體驗真實、動態的世界,而不是設定好答案的考卷,這門課的精神就是「Learning By Doing」( 做中學),也是「Problem Based Learning」( 問題導向學習)。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,常會發生類似公司營運所面臨的問題,學生必須學習克服困難、解決問題。同時,吳老師也扮演著顧問及教練的角色,為學生在課堂外的時間做專業的解答、並擔任處理團隊相處及抱怨時的心理諮商師,另外也是金融貸款( 資金周轉) 及購買商品的大戶,更得成為適時鼓勵學生、為學生加油打氣的啦啦隊!

將課程結合「做公益」,一則協助公益團體增加收入;一則讓師生一起關懷弱勢。學期末的最後一堂課,吳老師總會帶著學生一起反思、細數這門課學生所遭受的辛苦與成長,並會恭喜學生及感謝學生:「我們一起完成了一件好事!」這也是長期投入「服務學習」領域的吳老師想透過課程賦予學生應有的理想與使命:「用專業打造別人的幸福!」

本文來自:中原大學 師生的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