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因應環境、社會和治理(ESG)對台商企業永續經營的影響,中原大學商學院與全球台商研究中心聯手舉辦「永續台商企業論壇」,本次論壇邀請台灣前十大企業集團的金仁寶集團、台達電子集團及知名台商企業世外桃源旅遊,共同分享其如何透過ESG實踐來達到環境、社會和治理的長期永續目標,以積極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,同時促進正面的社會變革和持續發展。

台達電子副總裁暨永續長周志宏是推動台達電子ESG實踐的重要推手,他提到「環保、節能、愛地球」不僅是台達電子作為永續標竿企業的核心理念,更是創辦人鄭崇華及全體台達人的日常實踐。從倡議到落實,除高階主管的全力支持外,還必須經過不斷的營運改造,台達電子也是台灣科技業中,第一家承諾在2030年達成全面使用再生能源及碳中和的企業。
「內部碳定價」被視為是一項有效的碳管理機制,台達電子鼓勵企業將「碳排有價」的觀念在組織內部紮根,以具體的貨幣化形式將外部衝擊內部化。以每公噸300美元的價格,向事業單位徵收碳費,並將碳費轉成碳基金,鼓勵事業單位投入再生電力發展、能資源管理,以及低碳創新研發,以加速減碳目標達成進而推動創新研發,例如「再生電力匹配程式」的開發,及是否「導入氫能技術」的評估等,都為公司創造出未來的商機。
2021年台達電子首度實施內部碳費機制,隔年即達到溫室氣體排放減少13.5%的成效,到了2023年降幅更擴大至39%,成果顯著,形成一個企業減碳的正向的循環。未來台達電子將進一步規劃內部碳費機制的進階方法學,將碳費收取涵蓋範疇由目前的範疇一與範疇二,擴及至範疇三排放。同時,也透過內部碳定價機制聚焦前瞻的科技研發,鼓勵發展更多創新低碳產品與解決方案,拓展綠色商機,攜手全球客戶與供應商夥伴,共同朝向全球淨零的氣候目標邁進。

金仁寶集團董事長特助洪國基指出,為建立營運韌性及達成碳中和,公司採取多項實踐策略,包含:建立可信的數據基礎、導入以科學為基礎的目標管理、發展公開透明的減碳行動以及推動永續供應鏈。同時揭示八項關鍵績效指標,涵蓋了營收、碳排放量、再生能源使用率、供應鏈合作、教育訓練、人才永續行動、ESG評級等。
在產品的碳管理方面,金寶集團的高階機種計算器通過ISO 14067產品碳足跡查證,一台計算器從原物料採購、運輸、製造、出貨、使用到產品廢棄,全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量約是 6.59kg CO2e。
為推動產業鏈的永續發展,仁寶與客戶從源頭著手,共同研發低耗能產品與低碳材料,並積極邀請供應商參與永續發展行動。目前已有34家重點供應商加入「仁寶 ONE+N 電子業淨零加速計畫」,共同減量一萬公噸碳排放,強調「共好」精神,期望帶動產業鏈共同邁向永續發展。
在幸福共融與弱勢關懷方面,與「芥菜種會」共同推動「原民青年返鄉產業發展計畫」,落實公益關懷在地化,推出獨居長輩送餐服務。集團也提供生育補助,自2015年至2024年期間,集團同仁每生一胎即補助66,000元,有5,039位同仁共獲得3.3億多的補助。此外,許潮英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秉承老董事長樂善好施的精神,從最初的天災與急難救助,發展至近期的學童課業輔導、弱勢兒童才藝課程等多元領域,持續實踐社會責任。

世外桃源旅遊總經理暨桂林台商協會會長江文豪以「世外桃源的永續旅遊實踐邁向生態、經濟與文化的和諧共生」為題,從生態環境、文化創意、服務品質、經濟發展等四個構面來分享其永續傳承的成果。
世外桃源景區坐落於有「桂林山水甲天下、陽朔山水甲桂林」之稱的陽朔縣,由公司經營的世外桃源景區、山水園景區、興坪飯店、山水樓餐廳,為桂林上百個旅遊景區中的代表性景區,並獲得國家首批4A景區(2000年)、首批農業旅遊示範點(2003年)、世界旅遊組織指定旅遊目的地(2004年)、國家服務業標準化試點(2016年)。
在環境永續方面,投入大量資源改善基礎設施,建置地埋式生化池、AAA級廁所、母嬰室與改建生態停車場。同時,為減少污染,改進36艘電瓶遊船,以保護水生生態。
在文化創意方面,以「再造桃花源」為企業的經營理念,成立具人文意象的「世外桃源」及打造自然意象的「漓江煙雨人文度假酒店」的兩大品牌,其中的文創產品更獲得德國紅點品牌設計大獎(世外桃源,2014年)、德國iF品牌、包裝設計大獎(山水園,2014年)及德國iF品牌設計大獎(興坪飯店,2016年)。
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,景區內有世界級「侗族大歌」表演以及國家級的壯族天琴藝術、苗族刺繡、苗族蠟染技藝、侗錦織造技藝、.蘆笙製作等十項技藝,藉由這些文化資源的推動,公司也於2024年榮獲桂林市四星級研學實踐教育基地、領航基地和港澳青少年研學基地。
在經濟永續方面,強調旅遊發展和社區參與的平衡,企業、政府和居民三方作為利益相館者,共同掌握平衡與發展節奏,為旅遊和社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空間,因此,安排周邊居民到景區就業,並撥付資金到周邊村屯,幫助修路、造橋,解決居民飲水問題及共同維護環境,促進景區與社區之間的共榮共好。

全球台商中心主任林震岩指出諾貝爾經濟學者Milton Friedman在1970年提出之名的「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是為股東創造利潤」一文,強調企業做公益或追求社會責任的行為,除非能回饋企業本身,否則是對股東資源的浪費,故企業不應該扮演社會政策執行者角色,那是政府責任。但ESG則從「長期利潤」的觀點指出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,也要負起環境保護、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的責任。永續經營是核心概念,認為忽視這些風險可能反而損害長期獲利。企業推動ESG不能只是出於「良心」,而是來自五大推力,包括法規與政策壓力、投資人與金融市場壓力、品牌商及客戶壓力、消費者與企業聲譽壓力、員工與企業內部壓力。
故ESG並不是企業倫理或企業社會責任(CSR)的舊瓶裝新酒,而是企業包括對環境、社會、治理的全面承諾。對上市櫃公司而言,有金管會上市櫃永續發展的時程規劃,要完成個體公司及合併報表子公司盤查與查證。非上市櫃公司雖沒有被金管會要求,但仍是供應鏈體系的一環,故仍須納入減碳的推動。
教育部也積極推動大學社會責任(USR),中原大學於此方面亦表現卓越,屢獲肯定,並定期發布永續發展報告,展現在永續治理上的積極作為。永續為當前全球關注的議題,身為企業管理者,無論擔任何種職務,都應將ESG精神內化為工作的一部份,持續學習與實踐永續發展的理念。